目前分類:喂123麥克風試音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西藏火鳳凰立體書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毛澤東的這句話被中共奉為當年奪取政權的合法性依據。在它成為統治者後,卻變本加厲地壓迫和鎮壓反抗。藏人的抗議基本是非暴力的方式,然而眾多藏人被不問青紅皂白地投入藏地大大小小的監獄,甚至被轉移到中國其他省的監獄。二○○八年湧現的群體抗議,很快被全副武裝的軍警殘酷鎮壓, 藏地如被占領的戰場,關卡重重,工事林立。之後的抗議再也無法形成群體規模。

請注意這一點:我相信,只要藏人還有進行群體抗議的可能性,哪怕是面對鎮壓,他們不會、也不需要採取自焚的抗議方式。

一旦不能群體抗議,而個體的抗議者僅僅喊聲「讓尊者達賴喇嘛回到西藏」,或把寫有簡單訴求的傳單拋撒街頭,都會遭到滿街殺氣騰騰的軍警毒打、抓捕,繼而是國家司法的刑求。比如二○○九年一至三月間,在康區甘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因上街喊口號、撒傳單而被捕的藏人超過六十人,幾乎每隔兩天就有一次; 二○一一年六至七月間,還是在康區甘孜,因如此抗議被捕的藏人多達八十七人,平均每天二至三人。抗議者自身不怕挨打入獄,問題是這種個體的抗議無人知曉,有誰關注?這種犧牲換來的只是毫無聲息的人間蒸發。

分散的個體抗議如何從令人絕望的淹沒中迸發出力量?結論是只有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如自焚者之一的網路作家古珠所說:「要把和平鬥爭更加激烈化。」而自焚,就是秉持非暴力原則的個體抗議者所能做的最激烈方式—點燃自己但不攻擊他人,自己慘死卻不與凶手同歸於盡。從效果上,比起其他方式的個體抗議,自焚的確受到了更廣泛的矚目,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既然沒有別的方式讓藏人表達抗議,既然只有怵目驚心的自焚能為世人矚目,自焚便成為最勇敢的抗議者的選擇,繼而擴大為一種廣泛的抗議運動,持續至今

  抗議為何走向自焚_真實的夢
   (
圖/井早智代;翻譯/更桑東智)

圖說:

真實的夢

潔白的仙鶴,

請借我雙翅,

我會遠走高飛,

飛到理塘便回轉。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註: 此畫乃是想像圖伯特獲得自由的時候,所有被囚禁的人都得以走出牢籠。雖然不是直接關於自焚,但卻是所有自焚犧牲者的心願。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不起的圖帕亞-立體書  

 

        過去兩百多年來,有一幅畫始終令人感到困惑,引發諸多揣測,畫中只見一位身穿亞麻披風的毛利人拿著一隻龍蝦與一位穿著紳士服裝的歐洲人交換他手裡的一塊布。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浩威

哀悼(grief)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近年的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

  八0年代以後,傅偉勳教授的《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一書,讓國人看見自己生命中的生死,思考和關注隨之而來,而有了生死學的發展。然而,更早以前,在台灣護理界,趙可式早已苦行僧般努力數十年。她累積下來的影響,當傅教授等人倡導後,一切就水到渠成般,在醫療界,哲學界和宗教界,都興起了臨終關懷的運動。

  死亡在台灣從此不再是禁忌,甚至是可以安祥正視。在家庭的共同秘密中,也就是沒有人規定但大家都知道不可以觸碰的秘密,在過去,死亡往往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這些年來,特別是聖嚴法師臨終前安詳採取樹葬,而單國璽樞機主教巡台演說自己罹患癌症和面臨死亡的心情後,死亡不再是台灣民眾絕對禁忌的話題。

  當死亡不再是禁忌,當人們也透過生死學和臨終關懷熟悉了庫柏勒蘿絲(Kübler-Ross)所提出的五個心理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和接受),在台灣,我們的哀悼(失去至親的情緒),還有怎樣的議題、現象或溫度可以去追求的呢?

  失去至親的五個心理階段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我們藉此從情緒中暫時抽離出來,診斷自己看看自己走到哪一個階段了。有人則檢視自己生活是否建立新秩序了,瞭解自己的生命是否被牽絆而尚未痊癒。也有人開始回顧自己的生命,開始回顧自己和去世的至親之間過去數十年來的關係。總之,方法越來越多樣了。

  我自己習慣引導個案去看過去的生命經驗。

  一位許多年不再見面的個案,忽然又打電話來約診,原來是他父親突如其然地去世了。當年在博士班時,指導教授對他的呵護和引導,投射在他心中幾乎化身為一位理想的父親形象。因為如此,不知不覺地也在他真實生活都開始父親的潛意識層面激起忌妒和進一步的競爭。教授鼓勵個案往專業再進修,甚至出國;父親則堅持個案要開始考慮生活的現實層面。教授不自覺的引導個案走向基督教信仰而接受洗禮,而父親那勃然大怒,甚至在個案面前落淚,表示再也沒人繼承祖先牌位的祭拜。我們的會談,隨著個案自己相當不容易的努力,看到自己和兩位父親的關係,看到這兩位父親甚至在自己心目中終於重疊為一致的形象,而他自己也逐漸走出問題來。

  再一次見面以後,我先了解他近年來的發展,包括專業上越來越投入的追求,也包括擁有一位可以支持自己專業的妻子,以及他父親如何死亡。

  他父親是急性心肌梗塞而離別的。這樣的告別,忽然之間,他充滿了對不起父親的罪疚:特別是在面對母親「反覆不定」的態度,更覺得自己竟然連母親都照顧不好,而察覺父親的辛苦,卻已經來不及對他表達任何感謝。

  對於治療師來說,這是一次不容易的機會。過去心理治療是因為父親議題而激盪澎湃,現在又因為父親去世來會談。雖然喪事的繁重和失落的心理還在急性期,會談的約定往往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時間,只能隔許久再約一次。

  可是,在第一次的引導中,和過去的分析銜接起來了,他自己再一次仔細回想和父親的關係,包括從父親同伴或親戚的描述,似乎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連結。第二次會談時,雖然還受困於母親的心情,但他也開始明白母親反覆的態度是她的哀悼過程,他不必急著要求母親快快走完。

  這樣的工作,是傳統的哀悼心理治療所常處理的面向。另外還有處理來不及的告別、來不及的親情等等的,也是常見的面向。只是,果真「死者為大」,一切都是倖存者的功課嗎?在《死亡的益處》一書,心理治療師珍.賽佛(Jeanne Safer)提出個過去台灣沒談論過的一個主題:失落不一定只帶來自我的負面作用,其實許多人在喪親以後,在身體上,在心理上,甚至在靈性上,反而頗有所收穫。

  這樣的論點是過去這方面沒有的,甚至是出於壓抑而忽略。

  我所謂被忽略,是指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治療師。現在回想起來,不只一位個案,他們的殤慟之所以徘徊不去,恐怕是他們有一股沒被看到的自責,也就是自責怎麼會都感受到這樣的收穫,也就是在身心靈上更自由的感覺。當個案還處在哀悼過程,這樣忽然冒出的喜悅感,是讓自己更罪疚的。佛洛伊德在《哀悼和抑鬱》裡,早早就提出來,我們一方面會以為自己的一部分消失了,我們又會認為自己的本能某一層面上是謀殺了對方。如果是這樣,這時的喜悅不是更教人罪疚嗎?

  珍.賽佛提出的這種收穫,至少在這個層次上是值得重視的。在過去,我自己的臨床之作裡,也許是個案的哀慟情緒太強烈了,也許是自己的反向移情,會談焦點都是放在哀悼和失落本身。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也可以看到這些被哀傷所掩飾掉的收穫感(甚至是喜悅的),或許處理這些情緒可以更深入。

  《死亡的益處》這一本書描述的收穫感受,其實多在哀慟情緒過了許久以後才出現的。

  哀慟的階段逐漸遠離以後,似乎很多人也不再去談自己這一方面的深處想法了。只是,如果有機會,確實,我們都可以有同樣的觀察。

  我自己經常就覺得自己是因為父親的死亡,才真正解決了之前幾年才分析出來的逃家/離家心境。那時已經是35歲了,我才因為這樣的發覺自己而終於可以回家了。

  雙親的死亡,可能會成為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成長的時機。這是珍.賽佛說的,至少在我自己身上也清楚出現了。

  只是,也許是有些遺憾的,珍.賽佛的案例描述裡,對死去的父母花太少的用心,以至於同理了她的個案卻沒同理個案的父母。她對父母雖然沒有太多的直接的描述,但透過這許多的間接描述,每一位父母就算沒嚴重到成為小孩情感的吸血鬼,至少也都是不成熟的。

  如果我們用佛洛姆的理論來思考,就可以了解真正的成熟而不具佔有慾的愛是原本就不容易的,對父母們也就不會有如此完美的期待了。也許作者珍.賽佛本身還是期待自己父母的完美,也就因為她的反向移情,將個案父母即使十分人性的任性或佔有慾,都描述的有些極端了。

  一個人不容易沒有佔有慾,即使父母亦如此。只是,唯有父母的死亡,我們才有機會看見原來父母對我們無私付出的愛當中,原來也有這一部份的自私,也許不嚴重,卻糾纏許久了。至少,這是珍.賽佛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學習,而這樣也就夠了。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洞見(innovation),這本書也就值得我們去欣賞和深思的。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昨晚幾點上床睡覺?想要早一點睡,結果早上一點才睡?今天早上八點要上班,還爬不起來?

 

前幾天在電視新聞中,筆者看到一則竊以為是件再小不過的「頭條」新聞,只不過就是深夜三點,某名草先生不乖乖在家抱小熊睡覺,反而幾杯黃湯下肚,便在公園裡當泰山遛鳥兒的小事,自然也相當順利地被警方請去警局抱欄杆睡覺。不過,這也能拿來當頭條新聞,未免小題大做了些?隔天,完全出乎本人意料,草先生竟緊急召開記者會,公開認錯等等,叭啦叭啦的;最重要的是對於很多該明星的相關廣告、宣傳物、連續劇與電影都深受該「丟臉的事」的影響而必須暫停或取消,同時,他也必須負擔賠償廠商損失達上億日幣。對此發展,筆者深表同情,不過就是在公園裸奔,又不是吸毒開轟趴,套句陳前總統的金玉良言:「有那麼嚴重嗎!」

 

coverImgXL1111SM064.jpg.jpeg 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向來是筆者的強項。面對這個迷你頭條新聞,筆者立即想到一個重要的啟發,那就是:「早睡早起身體好」。您看了別笑,草先生假如能早睡早起,也許就不會覺得演藝工作的壓力有那麼大了。在《100天變成晨型人的方法》(左圖)一書中就提到:「壓力是一種身體對於來自外界的攻擊,而不得不發出的危險信號。」對於一般人而言,「適度的酒類,確實是消除壓力的一種方法。不過,如果變成酩酊大醉的話,會使得抑制力變得遲鈍,特別是熬夜飲酒更是如此。」筆者相信草先生應該就是由於自身壓力過大,熬夜飲酒之故,而發生這樣的趣事,也親身提供備受經濟衰退影響的悲慘日本民眾一些茶餘飯後的笑料。

 

「雖然我知道早起的優點,但是就是無法實行……」很多人都是這樣的,跟筆者一樣,也許意志力較軟弱,或者工作量較多而延遲晚間上床睡覺的時間等等,有種種狀況與理由,導致無法實行,進而無法享受早起的好處。但是在本書中,作者提供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假若我們能加以應用,慢慢地,相信大家都能輕鬆做到在預定的時間內上床睡覺與起床運動的要求。

 

舉例來說,對於意志薄弱的筆者而言,其中有個點子倒是挺管用的,書中記載「西鄉隆盛式早起法」,就是在鬧鐘響起的同時,馬上離開棉被,並把棉被推向床鋪的角落。醒來的時候,最好什麼也不想,馬上起來。鬧鐘響起後,躺在床上,邊想著今天又要處理哪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等等,也許就會影響起床的意願,結果就發生無止盡的悲慘賴床事件了。「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是平等的,就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因此,比別人早起的人,就比別人接近成功。」每天都會有些令人感到辛苦的事情,但是假如能有效利用早上的時光,更有效控制自己能運用的時間,也許現在辛苦的時間也能縮短些,更快達到心裡想要的成功。

 

話歸正題。在此,正港愛台灣的筆者誠摯地邀請草先生前來台灣擔任明星的工作。我們對於這職缺的要求不多,絕對符合人性。工作量也許大了點,所以下班後的酗酒、吸毒、性騷擾、嫖妓、詐騙、家暴、酒駕、賭博、潛逃躲債……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諒解。(就是缺了偷竊與搶劫的,搞不好都可以湊滿《中華民國刑法》的罪種了)只可惜草先生是男生,要不然還可以出席飯局;不過,搞不好有男明星也可以參加的飯局,是沒有夜生活的筆者孤陋寡聞了,不好意思。囉嗦了,不得不多唸一句:「日本人真的要求太高了,過於刻薄;咱們明星也是人呀,也需要留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請別強人所難了。」

 

我是Parsifal,由於上期樂透沒中頭彩,正在前往屏東縣「出國深造」的路途中。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bod -

黃昏老爸他實在是一個很討人喜愛的作家。他寫作童書寫起,也畫插畫,也寫詩,然後跳了個領域寫小說,結果大賣。重點不是大賣,但也是因為大賣,所以大家開始重視他的才華,也可能像bod一樣忍不住喜愛他,馬克‧海登(Mark Haddon),他在台灣出版過《深夜小狗神祕習題》,最近剛出版另一本小說《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

 

2007年bod在倫敦,在很多市區公車亭的廣告看板上會看到馬克‧海登新書A Spot of Bother平裝版的廣告,大概就可以知道英國人多麼愛他。那時這本書的精裝本在前一年出版,夏天的時候平裝本推出,各大書店、賣場都可以看到這本後來臺灣出版時叫《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的新書和前一本《深夜小狗神祕習題》的蹤影,是狂銷強推的熱賣品。

 

IMG_6199.JPG 

英國人愛他有時候超越哈利波特,在2004年歐美國家最大消費檔期的耶誕節假期,在某 大書店排行榜《深夜小狗神祕習題》衝上了第一名,把連續幾年穩居寶座的額頭有閃電疤的哈利擠下來,有亞斯柏格症候群夢想當偵探的少年克里斯多弗攔截住了通往霍格華茲的列車。喔,對!上面那張公車亭海報就是在霍格華茲列車起始站王十字路車站前的公車亭拍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等到騎士公車),王十字車站還留有去霍格華茲的笨學生卡在9又3/4月台上的行李推車。

 

IMG_5530.JPG 

 

bod實在對《深夜小狗神祕習題》太愛,所以難免替馬克‧海登擔心,下一本小說要玩什麼?馬克‧海登可以再創造出另一個讓大家又心疼又喜愛的克里斯多弗般的角色嗎?結果,馬克‧海登不來那套,寫出了一個完全和克里斯多弗大意其趣的角色:老爸喬治。

這位老爸喬治剛退休,本想重拾兒時的回憶在自己花園裡面蓋間小屋,過平淡的退休生活。但老婆大人卻覺得,本來她一個人好好擁有的白天時光,怎麼突然闖入一個人來分佔,而且這人還是挺熟,不是不速之客。當然老婆大人沒說出來啦,而她沒說的還有她有另一個情人......。講得bod都覺得替喬治難過起來了,但他遇到的還不只這些呢,所以bod和同事決定,也讓身邊的人設身處地想一下這些狀況,所以我們就去路上攔截可憐的路人,逼他們當一下喬治老爸,設身處地幫他想一想。以下就是我們逼迫路人的畫面:

 

 

老實說,如果不是設身處地去想這些困難,只看書中黃昏老爸喬治被這些問題搞得灰頭土臉,由苦變樂,唉,人性都是邪惡的,我們旁觀者很難看到他們這些狀況而不笑出來。真的,要憋笑很難,看起還似乎不薄的書,就在各種笑聲中看完。

 

好吧,馬克‧海登,有你的,難怪大家都喜歡你。

 

 MarkHaddon.jpg

(這位就是海登老兄。)

(還找到了海登老兄的書房照片,你看英國人真是夠愛他了。)

room_haddon.jpg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