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暢銷小說《陪你到最後》,故事,其實可以用一百字來敘述:妻子得了乳癌,丈夫在陪伴的過程中,雖然給她很多精神上的支持,可是卻又不斷外遇,直到最後,癌細胞不斷擴散,再做任何醫療都沒有用了,於是,妻子選擇死亡,而丈夫陪著她到最後一秒。

這是一個深情(不過也許很多人不贊同丈夫的行為,因為背叛帶來的情緒傷害,可能加速妻子的病況惡化)的故事,可是,怎麼說讓人驚訝呢?是全片幾乎是活色生香的裸體交歡場面?當然不是,有太多電影比此片火辣(例如,阿湯哥跟當時還是他太太的妮可基嫚合作的那部);妻子切掉乳房後的「寫實」鏡頭?也不是,電影修片、特效化妝技巧早就操弄了許多讓人信以為真的影像呈現;那,說下來還有什麼呢?

這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說。

seeinside.jpg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做《點燃生命之海》,故事主角原本是一個陽光大男孩勒蒙(哈維.巴登(Javier Bardem),這可是從此以後就把小編變成他的粉絲的首部曲啊),卻在一次潛水活動中受重傷,後來雖然被救活了,但全身癱瘓只能躺在床上,只剩下腦袋可以活動自如,他的家人為了他放棄很多,三十年來,他漸漸萌生自殺的念頭,可是當時法律上並不認可安樂死,這樣的計畫,只能靠自己想辦法,但他既然無法行動,更不可能弄到必須的東西。還好,他的鄰居、以及自願來當他看護的女子,最後幫他實現了心願。在他要離開之前,他並沒對家人說明白,可是大家似乎也了解他心意已決,於是只有不捨的說再見。最後他自己錄下一段話,然後喝下看護幫他準備的氰酸鉀水(這跟《陪你到最後》影片中使用的第一劑似乎是一樣的......),平靜的接受死亡。(在這裡面沒有醫生......)

躺在床上三十年的時間,他對於生命這回事,想來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好好思考。只是,現實中不是這樣乾脆清楚,不管是他的家人,或者其他相關、不相關的人、事(法律、規定等等),都不允許他維持自己的尊嚴選擇什麼時刻結束自己的生命。

再把時間拉近一點,已經播畢的《怪醫豪斯》影集中,有一集劇情是豪斯跟他同事一起去參加研討會。他的同事(不好意思,小編只記得豪ㄙ醫師,其他人叫什麼都不記得了......)顯得心神不寧,而且,準備再研討會中發表一篇可能會震驚全場,可能會導致他自己以後不能再從事醫療工作的文章,後來被豪斯巧妙的阻止,並且扭轉了情勢。這件事也是關於一個病人要求醫師不再替他延續生命,甚至,悄悄的幫助他「自然」離開這個世界,因為他的生命本來就所剩無幾,他不想到最後完全脫出自己能夠掌握的狀態下死亡。

這些場景、這樣的病人與醫生,鐵定再台灣的任何一家醫院中一定也會出現相同的事件,只是,在台灣特別「不捨」,多留一分是多活一分,無論如何都希望醫生能夠延續病患的生命,即使是違背病人意願也懇求到底,而醫生所受的訓練,就像《生死謎藏》作者黃勝堅醫生所說的:「雖然,我心裡已經清楚的知道:『這位病人,救不起來了。』可是,第一次面對一個病人,將在我眼前死亡,對一個年輕的主治醫師來說,沮喪與挫敗交加。從接受醫學教育開始,老師就不斷的交代:『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拼了命的救!』」,於是,用了許多高科技儀器、做了很多侵入性治療,即使知道會失敗,還是不願意放手;在書中他還寫到另一個經歷:

一位外地轉來,頭部嚴重外傷、內臟多處破裂的十七歲男孩,醫師會診後,確認沒有機會了,便依照他們當地習俗的慣例,問男孩的父親:「你們想要把弟弟帶回家嗎?」一堆陪同而來的親戚七嘴八舌意見很多,搞得這位爸爸左右為難。
到了晚上十一點多,這位爸爸突然跑來找值班醫師:「大家討論的結果,還是決定把弟弟帶回去,可是現在三更半夜的,台北我人生地不熟,一時間也找不到救護車載,拜託拜託,請幫我們把弟弟撐到明天早上吧!千萬別讓他死掉,要不然弟弟不能進到我們莊裡去,就回不了家了。」
住院醫師拍著胸脯掛保證:「沒問題、沒問題,這個忙,我們能幫,請放心,我們今天晚上一定會把弟弟顧好的。」


可是為了維持這個男孩的生命力,「為了讓心臟和血壓穩定,一夜下來,太多的輸液強灌進體內,原本瘦瘦的體型,現在連五官整個都腫成一個連爸爸都認不出的大胖子。」

還有另一個少年:

他爸爸眼看大勢已去,叫了救護車,把孩子載回家往生,臨走之時,他還為醫療團隊超過十二小時的辛苦努力一直拼,不斷鞠躬說謝謝。
「從上了救護車的推床,我兒子的血,就從身上的每一個傷口,一直不停的從紗布滲出來,一路上,血一直在滴,救護車上,血一灘又一灘,進了家門在廳上,血繼續滴,滴成一大片,地上的血,怎麼擦都擦不完,擦不乾……。」
這青少年的凝血功能全盤瓦解掉了,他傷太重,在手術過程中,為了搶救,醫療團隊又不斷大量輸血,人的凝血系統是環環相扣的,當體溫太低,加上酸血症,身體裡的凝血機制是沒有作用的,血液就無法凝固,只要有傷口的地方,就往外滲,一發不可收拾的流。
「那個血,如果沒一直趕快去擦,是會淹上腳踝的,你們知不知道?知不知道?」驚恐的歇斯底里,身為一個父親,被撕裂的無助和痛徹心扉,讓他的臉孔扭曲抽怵、揮舞的雙手、全身,都無法克制的在發抖。
「我不敢閤眼啊,眼睛一閉起來,是我混身血淋淋的兒子,我沒辦法幫他,他的血,一直在滴一直在流……。」他跌坐地上:「兒子死了,我沒勇氣走進家門,地上,有好多好多兒子流出來的血,我怎麼踩得上去?邁得出腳步走路啊?」


所有相關的人:病人、醫師、家屬,都在與生命拔河的時候,必需做出痛苦的決定,而心中的不捨,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放下,放不下的,就變成了每個人的折磨......。

所以,重點來了~~在《陪你到最後》的故事裡,罹癌的妻子眼看就要走到生命盡頭,在她有一次無法控制,直接在床上便溺之後,她哭求丈夫,幫助她能夠在她還沒完全喪失能力的時候有尊嚴的走,這對丈夫來說、對她女兒來說、對她自己來說,這多麼大、多麼重的決定......後來,她丈夫果然幫她跟家庭醫師溝通,請醫師來協助。這個醫師,大衛,來到病人的房間,解釋之後,就拿書一管小小的藥瓶,把裡面的東西到入玻璃杯中,然後,就像拿杯果汁給小朋友喝一樣,端給女主角。她喝完後,安靜的躺在枕頭上,闔上眼睛。微笑。醫生這時候舉起手腕,看著表計時,然後,告訴那個丈夫,好了,現在你太太應該已經死亡。

一陣靜默,女主角幽幽的說......我還沒死......

醫生嘆了口氣說,啊,她的意志力真驚人~~接著......再拿出一管藥......以注射的方式,注入女主角身體。

這次她真的不能再說話了。

這個過程平靜、美麗、似乎是受到祝福與安慰的死亡(或許對死者來說正是如此),留下來的家人,儘管悲傷,但卻也尊重病人的決定。

等到小編哭完,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那個泰然自若,一點都不慌張、也完全沒事一樣(就像是,又一次的診療行為)的醫生大衛~~很想扳開他的腦袋,看看他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可以這樣面對生死?特別是,那個人就技術上來說,是死在他手上?

對照於以前的電影、都已經被稱作「怪醫」的豪斯跟他同事、還有黃勝堅醫師親身經歷而寫下的《生死謎藏》,真的是讓人目瞪口呆(絕對不是因為它「只是電影所以可以這樣演」......)。不過,或許,就像行醫多年的黃醫師,從菜鳥到病人完全信賴的醫生,對於生死的重新思考:

臨終的病人,往往是多重器官已經衰竭、陷入昏迷,最後強加上身,照表操課的搶救過程,只是多延長了幾小時心跳而已,但病人卻也受盡有口難言的折磨。

病人還是有感覺存在的,只是因為身體功能已經很不好了,他無法表達出他的拒絕,抗拒這樣的痛苦。當發狠做CPR的時候,還是會讓一些昏迷病人突然醒過來,睜大眼睛發出痛苦嗚咽聲音,只要一停手,病人馬上又昏厥過去。

家屬或許因為不捨,而要求醫生所有能搶救的步數全上,而醫師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告知壞消息,甚至承受家屬的情緒,很自然的選擇全力「搶救」。當家屬見到病人最後一面,既沒安祥,甚至表情痛苦,或死不瞑目、或嘴角淌著血時,家屬會崩潰的責備醫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不先跟我們說清楚?怎麼會讓人走得這麼淒慘?」   

見多了臨終毫無意義的搶救,病人和家屬的兩邊都苦,所以我早就看開了,簽下不作心肺復甦術DNR的意願書了。


真的,學會了如何面對死亡,你就學會怎麼好好活著到自己選擇的那一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