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由於同事有其他的生涯規劃,所以部門難得開出職缺。這兩個月內,筆者馬不停蹄地審閱來自四面八方的履歷表,同時,也密集地安排面試的相關事宜。

一般例行詢問的內容外,也會問一些與工作範疇有關的問題。比方說:「最近閱讀的一本書是?」、「你平時最常閱讀的書籍類型?」如無意外,筆者都會收到完全一致的回答:「我的閱讀領域很廣,哪種書都看。」甚至,當對方列舉幾本最近閱讀或感興趣的書籍時,有時會發現每本書籍之間並無很高的聯結度。再深入詢問時,可能會得到「書封很好看而買」或「朋友推薦」等答案。

身為出版社員工的筆者,當然希望消費者能購買每一種、每一本書籍。但角色轉換一下,若以一名重度閱讀者的角度來看「閱讀」這件事情,筆者會感到相當困惑與可惜。

有位出版界朋友,在面談過程中,筆者很訝異於投入這領域如此長久的對方,竟對自身的閱讀沒有一個計畫或想法,而仍處於大量閱讀的階段。所以筆者想在此分享一下,個人對於閱讀的一點想法:

 

一、「閱讀」這檔事就像求學一樣。作為開頭的國民教育就是要廣泛地吸收知識,不會特別區分閱讀類型。

二、「閱讀」需要謹慎的規劃。經過了國民教育後,進入大學或研究所時期了,就該要分門別類的規劃閱讀方向。諸葛亮那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廣泛知識範疇固然令人神往,但人類歷史上也僅生產出一名諸葛亮,通常我們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來理解所有的知識領域。不僅如此,如果每本書籍都有一個專屬氛圍,等於我們在進入書籍主體時,還需要一部分時間來熟悉路徑,這都會瓜分我們業已十分忙碌的生活。最好的狀況應該是盡量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以避免花費無謂的時間來進入狀況。

生活不用大

三、「閱讀」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滋潤。當我們花了人生大半時光之餘,同時也讀了相當數量的書籍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讀書心得」進行再創造,成為自己的作家,發展自己的一套完整論述。這就是理想的閱讀進階。

就像《生活不用大》一書所描述的一樣,我們以為看的書愈多,生活就愈充實,生命也更有意義。其實不然。找出真正想閱讀的領域,不斷閱讀相關的書籍內容,使自己在該領域中,堆疊出擁有足夠影響力的厚度,使自己成為丈量世界的尺度。個人認為,這才是閱讀的最終目標。

我是Parsifal,現在是晚上七點半,還有兩層樓的地板要擦,到底何時才能下班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cu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